查看原文
其他

藏识|梵呗清音的时空艺韵探微

余安安 云林志工 2024-03-19

梵呗清音



梵者,净也。梵音,则为正觉清净之音。从广义上讲,佛教梵者包括说法、唱诵、法器、音乐等。“梵音深妙,令人乐闻;各于世界,讲说正法。”(《妙法莲华经》)梵音之深,能于五浊恶世,开显诸法之实相、正觉之法门,令诸众生,破迷开悟,离染趣净,径登生死彼岸,此为梵音之最胜功德;梵音之妙,则能于法界真如,演化无量善巧,令诸众生,随类得解,欢喜轻安。


▲梵呗  唱诵《心经》·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


就质而言,梵音是真实之音、正觉之音、清净之音、究竟之音、解脱之音。依用而论,梵音,为彰显宇宙人生真理,化世导俗,调伏身心的殊胜方便法门。故而,梵音于佛教的传播、弘扬,有着无比重要的特殊意义。这既在于其承载了终极的信仰,彰显了调柔身心、安顿灵魂、启迪导善的功德妙用,还在于其表现出的超凡艺术价值。


梵音,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正法之音,能让人体认微妙非凡的佛法,感受神圣的精神体验,文人更将之融入书写当中,构建真空与妙有、生灭与恒常、微尘与法界交融互摄的境相,使得人们在聆听梵音,或在创作欣赏相关文字意象时,感受到来自法界真实的无穷感召力量,达到超凡绝尘而又宁静神圣的审美体验。在梵音的摄受中,可实现法、人、声的和合,六根的圆通,以及自我与世界的合一。在梵音的意蕴中,实现对于自性的内观返照,进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与超越。


梵呗  《华严字母》·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


一、圆通时空缘自在

《长阿含经》中记载了梵音的五种清净相,分别为正直、和雅、清澈、深满、周遍远闻。五种清净相中正直、和雅、清澈是对“梵音”特质的概括,其宣扬圣教,中正平直,故称“正直”;调和心性,五音谐和,故称“和雅”;清净无染,明澈无碍,故称“清澈”。“深满”、“周遍远闻”,则为梵音的妙用功德——深邃圆满,无远弗圆。


在佛教看来,梵音虽空,但可直契人心。故此,聆听梵音,实乃聆听如来正法,可令万念澄澈,心生净信,回返空境。梵音除了具备信仰教化层面的意义外,还有悦耳悦心的审美价值。


梵音和雅,调冶性情。梵音可闻可感,更能摄受六根、明照无二、圆通无碍。佛教有“耳根圆通”的法门,当听者,闻音内观、摄心内证,则可贯通自身感官觉知,而契入内在本性的领悟。故而,心听梵音,乃听自性本有之妙音,涵养自性本具之性德。梵音,微妙而通玄,超越时空,闻及八方,感通万里,思接千载,周遍十方界。《楞严经》中云:

佛问圆通,我从耳门圆照三昧,缘心自在,因人流相,得三摩提,成就菩提,斯为第一。世尊!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,于大会中,授记我为观世音号。由我观听十方圆明,故观音名遍十方界。



观世音菩萨对人间之困厄听之于耳、观之于心,能寻声救苦,观听十方,圆明周遍。这不仅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慈悲精神,也表达了“观”“音”通达圆通的境界。《法华经》云:以欢喜心,歌唱颂佛功德,乃至一小音,皆共成佛道!


梵音,不仅能使人变得温良美好,调柔不和谐的情绪,亦是成就“欢喜心”的方便法门,而众生在此欢喜之中,发明自心,生发智慧,对治烦恼,成就无上佛道。如是,乃是梵音最胜的功德妙用。


梵呗  《钟声偈》·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



二、晨钟暮鼓传清音

梵呗,具有赞、偈、咒、诵四种形式,可由法师一人独唱,或众僧侣和信徒齐唱,或领唱后齐唱等歌咏方式,配合木鱼、磬、铛、铪、钟、鼓等法器伴奏,庄严的经文随着悠扬流畅的旋律得以传扬远播,唱者与听者、自我与终极之间相互感应,最终实现自利利他、自度度他的价值。


众生在全身心投入咏唱或聆听梵呗的过程时,因受梵音之感化,蒙佛智之恩泽,可实现人、法、声的合一,此岸与彼岸的相通。和缓平正、悠远肃穆、深沉婉转、清亮典雅的梵音清韵,于当下营造出神圣、超然的意境时空,置身其中,则心生清静、虔诚、慈悲。故而,梵呗不仅有庄严佛事之用,更是清净妙音、声心交显的真实写照。

佛教之梵呗,除弘法教化、调柔性情之功能外,其还与僧人寺院日常修行生活密不可分。很多佛教法器具有时间提示的作用。如晨钟暮鼓,是引导僧众修习梵行、劳作休息的寺院代表音声。又如犍椎,是集合僧众的法器,因其多为木制,故又称“敲板”。《大比丘三千三威仪》中记载了犍椎的功能:一者常会时,二者旦食时,三者昼饭时,四者暮投槃时,五者一切无常。


意在提醒僧人应在特定时刻净心修道,不可贻误。


此外,一些寺院法器音声还与寺院仪轨息息相关。汉传佛教寺院结构布局严谨,在特定方位会设置功能不同的鼓。如处于法堂里东北角的为法鼓,西北角的为茶鼓。法鼓是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,音色雄浑淳朴,如作狮吼。茶鼓在行茶礼、用茶汤时才敲打。此外,还有斋鼓、浴鼓、更鼓等功用各异的鼓,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场合时敲打,每种佛教法器的应用都具备严格的时间性,僧侣“闻声知时”,按礼俗章法行事。


钟楼和鼓楼一般设置在佛殿前的东西两侧,在钟楼悬挂的为梵钟,它们各有妙用,在佛殿内礼佛时叩殿钟,僧众过堂用斋敲斋钟。《敕修清规·法器章》指出了钟的警睡眠、疏冥昧的作用: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,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,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。


在鼓楼悬挂的大鼓,配合着钟楼的钟声,依律敲击。以钟鼓声作为号令,在晨钟与暮鼓之间交替鸣响,不仅规范着僧众的生活作息,还启示时间的流逝、新旧的更迭、世事的变迁无常。如陆游《短歌行》中云:

百年鼎鼎世共悲,晨钟暮鼓无休时。

碧桃红杏易零落,翠眉玉颊多别离。


诗中表达了世界无常、迁变不息,告诫修行人更勤勉修行,不容丝毫放逸。

梵音,在空间传播上兼顾了“遍周远扬”与“内转沉潜”的多向性,无形无迹却能有情有韵地化入生命的深处,无处不在。如《法苑珠林·鸣钟部》所载:

洪钟震响觉群生,声遍十方无量土;

含识群生普闻知,拔除众生长夜苦。


遍十方无量土,钟声洪亮悠扬,传播空间之辽远,时间之悠长,给予心灵的触动之深刻。在意味深长的钟声里,众生蒙受感化,虔心祈福,发愿忏悔,欲望被冲淡,苦迫得宽慰,仇怨以化解,证得轻安之境。


三、遍周远闻含诗韵

由于梵音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诗家常将禅意清趣渗透在字里行间,能听闻于声,并皈依于诗,尤善以清净和雅的听觉意象和五音声文,词秀文雅地表达其豪迈的情怀与超然的意境,梵音所隐含的内在精神被心灵妙笔通过“音声书写”演绎为悠悠不尽的韵味诗篇。梵音,既可入诗又能入画,梵音以语言符号为媒介,不仅诉诸视觉,更能构建出无尽的听觉意象与心灵想象,无论“落花声间梵音清”(许必胜《祥符寺得句》),还是“坐来吟尽空江碧”(皎然《戛铜椀为龙吟歌》),或是“耳听法音心悟解”(可旻《渔家傲》),这些天籁神韵和静穆法音,所表现的时间节奏与空间结构,贯通为声情并茂的时空艺术,余音袅袅的禅意世间。又如姚合的《过无可上人院》:

寥寥听不尽,孤磬与疏钟;

烦恼师长别,清凉我暂逢。


当喧嚣止息,寥寥不尽的梵声从有限升华为无限,从音声转入寂静。诗人以耳听、心会的方式,圆融了诗意和神韵,涤荡心灵,清凉人生。


梵呗清音蕴含着空、静、高、远、古的美学特质,声韵、情韵与觉性浑然天成。然而,此情又与俗情迥然有别,泠然沉郁又萦绕余韵。犹如微妙神圣的梵音,为我们敞开清凉澄明的境界,从而倾听宇宙人生实相的奥秘,正如傅道彬说:“钟声是象征,是韵律,在有节奏的韵律里延续着对世界的沉思,延续着对时间有意味的倾听。这种倾听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,一是倾听时间,感受到时间流逝的那种惶悚与恐惧,它是历史的感悟。二是对空间的倾听,体味生命与世界的永恒意义,体验超越时空的神秘感,这是哲学的体验。”


韦应物在《烟际钟》中云:

隐隐起何处,迢迢送落晖。

苍茫随思远,萧散逐烟微。

秋野寂云晦,望山僧独归。


钟声隐隐而起、幽微不尽,苍茫随思远,落入一泓清潭般的静思,又遁入清逸空灵的彼岸境界。又如韩淲在《赠勤老》中云:

客路何曾好,禅林一味清;

钟声回短梦,梵呗入幽情。


清雅悠远的妙音,从古老的前世流向清逸的今生,洗尽嚣尘,共鸣着天籁与心曲的节律,刹那即成旷古!

长按下方二维码,进入”华严共修“

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


1






  往期回顾

通告通启

杭州灵隐寺《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》

通启|杭州灵隐寺举行 2020年“结夏安居•共修华严”


疫情防控

志工服务疫情防控须知

杭州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:大疫见大爱

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

▲抗疫|慈心善行济世间;同舟共济抗疫情

抗疫|面对疫情  如何安顿身心


新闻动态

杭州灵隐寺2020年“结夏安居•共修华严” 今日启建

新闻 | 杭州灵隐寺僧众2020年6月6日清晨结夏安居

▲新闻 | 杭州佛学院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有序返校复课

杭州灵隐寺恢复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

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


方丈言教

方丈言教|结夏安居  共筑清凉(上)

方丈言教|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(下)

方丈言教|解说《地藏经》

方丈言教|生命无常


佛教梵呗

梵呗祈福|唱诵《心经》

视频 | 梵呗合唱《华严字母》

赏析 | 梵呗清唱 《华严 起梵腔》


皈依三宝

常识|什么是皈依?

学处|皈依的目的是什么

学处|皈依的利益是什么?

学处|参加皈依的注意事项

学处|皈依必须知道的几个问题


佛教常识

常识|佛法僧三宝

常识|寺院建筑

常识|寺院佛事

常识|四无量心

常识|六度


佛教器物

▲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钟

▲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鼓

▲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磬

▲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木鱼

佛教器物|幢


佛化生活

佛化生活|十种吉祥之法(上)

佛化生活|十种吉祥之法(下)

佛化生活|生病与探病

常识|在家佛教信徒的生活轨范

佛化生活|如何建设佛化家庭?


菩提学处

学处|怎样远离过度睡眠——《佛说离睡经》解读

学处|读经的六种益处

开示|太虚大师  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

学处|明因识果  改往修来——读《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》

学处|如何安顿身心——所依经典《八大人觉经》


佛教历史

历史|杭州佛教缘起

历史|唐代杭州佛教之盛

历史|杭州佛教之吴越兴佛

历史|北宋时期的杭州佛教

历史|南宋时期的杭州佛教


撰文|余安安

图片|一叶

美编|慧容

责编|妙莲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